记得从初中到大学,将近十年的光阴里,我特别喜欢写信、有写给同学的、有写给家人的,有写给暗恋男孩的。信里有对近况的汇报,有对对方关心询问,有互相的挂念,有共同的祝福。那时的快乐是那样的简单,又是那样容易得到。
我清晰的记得给同学写过我年少的理想。想游山玩水,想当一名大众心声的笔者。我还把这两个梦想写在一本心爱的笔记本上,当时哥哥看到后说:“第二个梦想有点大了吧。”其实那时我也不清楚我以后的职业会与这个梦想有关,但作为一名多年服务基层的工作人员,这个梦想好像实现了点。第一个梦想多少是想寄情山水,多到外面的世界转转,让灵魂在大自然中得到滋养,到目前为止,也多少实现了点。
那时流行写信,因为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,只有座机,没有手机,人们想要互相表达思念的欲望总是被现实制约。电话里的三言两语无法表达全部心思,而且电话费也高的离谱,是按分钟算的,人们的经济能力也承受不起。写信,是那时划算且浪漫的表达方式,也是那个年代独有的慢生活的体现。
你有多久没有写信了?那时的我,有两样算不上学生的本事,一是写日记,二是写信。那时的我心里总觉得有很多话要表达,向别人诉说欲言又止,但一旦将心情写在纸上时,一个字一个字抒发,是一段不可收拾的心结打开。是畅所欲言,是完全的放下。写信成了一种淋漓的倾诉方式,这里有互动,有期待。比起日记会更注重语言得体表达的方式,也是一种写作的锻炼。两者兼具何乐而不为!
00后小笔友的这种生活方式深深感染了我,像她这样年轻的女孩,对这种委婉克制的表达依然坚持并热爱着,那对我们这些实实在在经历了写信年代的人,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将写信退出我们的生活呢?我有点惭愧,也有点落寞。
有很多时候,我想拾笔写信,想写给远方的老友,想写给身边的亲人,想写给孩子,但每次都会临阵脱逃,觉得与现在的环境格格不入,觉得已没什么可写的内容,又会觉得没必要,于是写信的想法是一拖再拖,最后拖没了。
以前的人很注重自己字体的美观,手写的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己的形象,于是各种练字,尤其在信中钢笔字的地位尤为凸显,人们想法设法想拥有一手好字。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手脑并用是一种很好记忆的锻炼,字也是互相表达想念最好的载体。
那时信的第一句:“见字如面。”四个多么温暖的字啊,包含了满满的期待,问候、回应、还有无尽思念的了结。写信是一种漫长悠闲的抒情表达方式,就像现在网上买东西,等待签收快递就像收信的过程,期待中希望有惊喜。如《许愿》中所唱:“我寄了张卡片,地址是感觉,收件人叫永远。像是你又递来一杯热咖啡,生活有了你的温柔调味。我寄了张卡片,画你的笑脸,写祝福的留言。请把我的名字默念一百遍,好梦就会趁你睡醒实现。”
“想你就写信的无所畏惧”是读书时,我们拥过的勇气,是那时依然保留着这份心境和习惯。
找到那时朋友的一份回信,在信里对我说:“读书时的不顾一切,工作之后磨灭了,生活里形形色色的羁绊,也只有自己能够消化。时常,我很能明白你突然的敏感、突然的忧愁、你愿意把这些情绪完整的交托自己,不囫囵吞枣假装很好,不轻易让这些情绪假装不在,在我看来,这是一份勇气,你关照自己的情绪,难过的敏感的,所有这一切构成一个真实的你。”
“我们活脱脱的来到这个世界上,可以相爱,可以受伤,可以成功,也可以失败,但唯独不能匆匆来、匆匆去,没有任何波澜。所以真的很愿意、很欣赏你充沛的情感,对生活的无限热爱,敏感也是热爱的一部分。”
是的,我对生活里的一切都是敏感的,是细腻的活成我自己喜欢的样子,我们简单的交谈,构成一副足矣回忆很久的画面。
现在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了,如果想慢下来,何不从写一份信开始呢?把你心中想说的话都付诸笔端,慢慢倾泻而下,情绪不重要,重要的是在乎的那份心思,那份留在心底长久的感动,那份想与你时时分享的心情......
很多时候慢下来,静下来才能发现其实每一件属于自己的“喜欢”和“心动”,原来真的是那句“千金难买我喜欢我愿意”。
闷热的夏天快要来了,让我们放慢脚步,写写信好吗?
李晓虹,执着的把写作当成生命重要的一部分,曾想执笔走天下,也曾用文字温暖抚慰内心。余生,想多写温暖朴实的文章,让文学的光亮照亮平凡生活的每个角落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微信号:qhds2014
文化顾问/王文泸
执行主编/刘志强
本期责编/求永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